1.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
2.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的反清斗争
3.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历史上,充分反映这一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关系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4.“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
5.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了大量的秦代末年官方留下的竹简,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竹简历史价值在于 ① 记载了大量的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的学说 ② 可能保留了大量反映法家思想的秦代法律 ③ 可以了解到秦代篆书向隶书转化的情况 ④ 记载了一些湖北太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6.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7.严复《辟韩篇》:“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民而已。……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对该思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有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为辛亥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8.“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 . 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 “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 .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9.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就孕育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曙光,这主要指
①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始住中国传播
②资产阶级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
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诞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③
10.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 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1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
12.1934年6月荣宗敬在一封信上说:“弟经营纺织业三十余年,困难未有甚于今日者。外厂竞争,农村破产,纱销呆滞,而所担负之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现状如斯,何能持久?”你从中能得到的信息有 ① 外国资本操控市场 ② 国民政府征收重税 ③ 农村手工业纷纷破产 ④ 民族工业空前艰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
①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②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
③ 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④ 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④
14.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集中批判的是
A.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B.天主教神学
C.贵族特权和封建主义 D.等级制度和教权主义
15.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
16.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17.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D.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
18.今年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0周年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9周年。综观60年来中俄(苏)关系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A.不结盟政策是我国长期的外交原则 B.独立自主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方针
C.意识形态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是我国长期的外交策略
+《高二历史易错题训练》相关文章
- › 高二历史上半学期模块检测试题
- ›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与答案
- › 高二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
- ›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 高二历史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文化记忆口诀
- › 高二历史总结:大国双边关系撮要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易错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