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编写说明

高一语文

当前:首页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编写说明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编写说明

日期:10-31 19:42:46 | 高一语文 | 浏览次数: 875 次 | 收藏

标签:高一语文,http://www.gaofen123.com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编写说明,

  第三单元第10课《小狗包弟》“研讨与练习”二:“研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引述材料很多,从略)──提示我们,人文内涵关乎阅读者的独立钻研精神、与他人合作精神,关乎从语文训练中生发的情感态度和关注社会的意识。

  第四单元第15课《寻找时传祥》“研讨与练习”二:“作者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时传祥精神在当代是不是还有意义?请你搜集有关资料,与同学讨论一下。”──提示我们,人文内涵关乎读者对时代精神的领悟、对人间真理的认定和追求。

  这些例子只是随意挑选的,其实可以引发出的人文内涵的操作训练应该是很多的。总结这些设计训练,我们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人文内涵较充分的题放在最后,作为一种延伸、拓展、迁移,而常规训练放在前面,它是基础,不可忽略;人文内涵伴随道德内涵、审美内涵、历史意识、社会意识、创造精神和意识,要而言之,伴随着语文工具性以外的精神素养;人文内涵一半存在于语文课的文本内,一半存在于语文课的文本外,留有很大的空白点、未定性,获取人文内涵的多与少、成与败,与读者的知识素养、审美素养、道德素养、社会意识息息相关,提示着师生,要像大力提高语文能力一样丰富人格修养、人文素养。

  表达交流

  本套教材的表达交流分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其中写作是主要的;本册的表达交流,写作部分主要训练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基本技能,口语交际主要训练朗诵的基本技能。

  写作部分的各单元是: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这些单元总的有如下特点:

  1.写作方法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心音共鸣”“亲近自然”“人性光辉”等属于人文方面的内容,应当告诉学生:对写作要投入感情,在让你的读者感动之前你自己要先感动起来;要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有对真善美的追求,让自己的文章闪耀人性的光辉。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景要抓特征”等属于写作方法的内容,应当告诉学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是写作范围,写作时不偏向不逾规是首先要做的,比如写景状物,不应该掺和进过多的叙事,但这又远远不够,还要记住集中力量抓重点,着重从“触动心灵”“特征”“个性”和“波澜”等方面进行构思和下笔,否则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要求。

  2.写作与阅读相结合。

  读与写本来就应该结合进行,不可须臾分离。以前的课本读写是分编的,读与写全然隔离,南辕北辙,备受訾议,这次编写尽量做到读写结合,让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种结合首先表现为本册的写作专题与阅读专题大致相同,也就是说与阅读单元的叙事性、抒情性相适应,写作单元训练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两方面习得的技能可以互相迁移;其次表现为写作单元里很多例子都是初中课文或本册课文的局部、片段,如“亲近自然”单元,引述初中的《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课文,引述本册的《故都的秋》《沁园春长沙》等课文;再有,在说明写作技法时注意分析被引述课文的特点和精彩之处,与阅读课的分析角度可能有所不同,可以互相补充,而且在这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写作技法,也可与阅读课互为利用。如引述《济南的冬天》之后写道:“这里写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这种景色是由地理纬度、地势、周围环境等等因素决定的,作者在比较了不同地方的冬天以后,发现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美。”可以引导学生重温这篇名文,细察其技法,获得写作的启示;又如在引述《济南的冬天》和《紫藤萝瀑布》片段之后写道:“你能说出《济南的冬天》的感情色彩和《紫藤萝瀑布》中景物自身的特点吗?”这是从写作技法方面对这两篇名文进行新的探究,对阅读方法也是一种训练。

  3.自学与指导相结合。

  本册写作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处处都以学生为中心,表现在叙述人称上,是采用第一人称“我们”或第二人称“你”,拉近课本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商量”,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所以老师不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而应当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或课下自学课本,有问题则与同学互相讨论,或与老师讨论。老师的职责是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自学。

  老师的作用还表现在根据学生需要更换写作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可以不按课本呈现的内容进行教学,只要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可以选择更合适的专题。但最好不要偏离课本里的“心音共鸣”一类的人文专题和“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一类的技法专题,因为这些专题是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反复研讨过的,有着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的依据。

  另外,本册写作部分还有一个“网络作文建议”,提示了若干操作流程,这是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互相合作探究、体验过程和方法的特点。这次网络作文与“秋”相关,当然也可以改换别的专题,或改换在别的写作单元里训练。

  4.写作知识相对集约与作文习题相对丰富相结合。

  “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等都篇幅短小,前两项占主要篇幅,但字数很少,少则几百字,最多一千多字,编写者有意识地求“少而精”,体现知识集约的原则;但是作文习题与以前写作教材相比,内容充实丰富,话题作文增多,如“心音共鸣”单元的五道作文习题有三道是话题作文。学生可以在这些作文题中自由选择,可以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多篇作文,还可以另选话题或另拟题目来写。

  朗诵是“表达交流”中独立的一个单元,自成体系,自立体例。

  朗诵部分与写作部分体例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在全面指导学生朗诵训练的同时特别关注过程和方法,将过程和方法的阶段、步骤等划分得非常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应该说,这些过程和方法是对学生提出的,老师可以参与朗诵的始末全程,但不要唱主角,不要什么都替学生谋划、包办,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评估。

  朗诵部分与阅读部分紧密相关,例如:“以下几项活动与前面四个阅读单元有一定的联系,请关注它们的联系,有选择地组织展开。”这里的四个单元分别涉及阅读的四个单元相关内容,从相关的阅读单元抽取例文,从阅读理解和朗诵要求方面对例文进行讲解,其用意是对同一篇课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让有声的读和无声的读结合起来,以提高综合语文能力。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注意朗诵能力与阅读能力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要想真正提高朗诵水平,除了懂得朗诵技巧外,还得依靠对朗诵材料的理解、处理的能力。

  处理朗诵部分的教学,可以考虑综合处理各项学习活动,即将朗诵部分拆分,化整为零,分成各个小块,每小块里不光有朗诵,还有阅读课文、写作练习,也就是将读、写、说完全结合,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沟通应用,是否可行,有待检验。

  梳理探究

  本册的梳理探究专名为“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先看每一专题下的各小标题:

  优美的汉字:一、汉字的起源,二、汉字的形体,三、汉字的构成,四、汉字文化。

  奇妙的对联:一、对联常识,二、对联欣赏,三、对联作法。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一、走近新词新语,二、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三、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每个专题后都附有一个“课外延伸”,引导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

  可以总结以下规律:

  1.与语言文字相关,体现语文性的特点。既有文字的内容,又有语言的内容,视域宽广,从古汉字到最新流行的词语,尽在探究之列。

  2.重视汉字汉语的特点和规律,与文化紧密相关。从分析揣摩语言文字入手,进而上升到领悟文化意蕴的境界,体现本册课本的文化意识、文化价值。

  3.培养欣赏能力,增添审美情趣。不仅作客观冷静的分析,还引导欣赏,激发情感,增强趣味,欣赏汉字之美,欣赏由汉字构成的对联之巧,品味当代汉语之新。

上一页  [1] [2] 

TAG:高一语文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 更新

高一语文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