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⑿盖其又深。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⒁既其出。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⒅其孰能讥之乎?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十)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今义:
5. 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
今义:
(十一)《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一、名
“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义。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
二、盖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原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大约。)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大概。)
三、所以
“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以”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的意思。
四、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
五、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得极夫游之乐”。
一.重点掌握以下词、句
1.一词多义:
(1)“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5)“观”:①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非常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 ,“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6)“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
(7)“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8)“相”:①帮助、辅佐,读 。“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 。“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9)“悲”:①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③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10)“胜”:①尽 。“何可胜道也哉”。②能承担,禁得起, 。“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③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④胜利, 。“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词性活用:
(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4)“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5)“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一、古文化常识: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精,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关于赤壁的诗文。
2、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二、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2、山川相缪: 缪通缭,萦绕
三、古今异义:
1、望:古——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今——希望、渴望
2、如:古——往,去 今——如同、像
3、是:古——代词,这 今——判断词
4、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 › 高一语文必修一《静女》教案
- › 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
- › 高一语文粤教版第一册文言文古诗词知识点
- › 高一语文必修1试题及答案
- ›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
- ›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