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这次地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得多,相当于30亿吨TNTzha药的威力。这提示人们:相对较小的地震也会因为引起岩体滑动而引发巨大海啸,造成的灾害远远超过科学界以前的认识。
⑤强烈的海啸,给受灾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一举改变了亚洲的版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印尼旅游胜地尼亚斯岛附近的几个小岛沉入海中,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动了约36米,西南岸某些小岛屿或许已向西南移动了20米。连地球本身也被“轻轻地推了一下”:地震瞬间的地球质量变化,导致地球自转周期缩短3微妙、地球轴心倾斜大约2厘米……
⑥巨大灾难给人们带来恐慌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的讨论。若在这次海啸前,有一个全球性的预警机制,那么。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会大大减少。
15.文章用一个比喻句开头有什么效果?
16.说说这篇科技说明文的行文思路。
17.结合文章第②段,具体说说这次印度洋大海啸中的“蝴蝶效应”。
18.举例说明本文使用的最典型的说明方法。
19,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第⑤段中有这样一句:“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动了约36米”,你认为句中的“可能”一词有准确说明的效果吗?
20、文章的第⑥段删去好吗?为什么?
{闯关提醒}
第15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第 16题要求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结构;第17题要求结合全文对具体段落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地表达;第18题很具有文体特点,考查辨析说明方法的能力;第19题是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探究;第20题考查对重点段落的作用的理解;第21题是富有人性化的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拓展思维,进行有个性地自由表达。
攻关启示录
要想闯过以上三关,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理顺文章思路,然后进行文本阅读,特别是要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探究。第一关的选文是篇议论文,在写作方法上很有特色、我们要掌握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要提职典型、丰富而又准确的论据,要学会多角度且全面地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为缜密。第二关的选文是篇小说。在写作技法上颇为讲究,我们要体会小说的悬念艺术、铺垫艺术、烘托艺术、剪裁艺术等,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角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解读小说主旨。第三关的选文是篇科学事理说明文,在写作技法上也很有特色,我们要掌握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够从文段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了解其“写作方法”。
4【参考答案】写作方法
1.因为科学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算的,人类为科学的进步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无法估算的。 2.引用名言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鲁迅曾经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并不曾想到它会改变世界……没有拉马克创立的‘用尽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诞生也许会晚几个世纪……” 3.只有长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积才会实现科学的发展。 4示例:没有爱迪生寻找钨丝过程中的一次次失败,人们拥有明亮的灯光也许还只是梦想。 5长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积总会结果,虽然结出的“果实”可能和煤一样,只有一小块,但是这一小块一旦点燃,它发出的火光却可能照亮苍莽大地。 6.从文章抒情式的议论、大量的事例论证等方面来回答。 7.可从要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献身科学事业等方面来回答。 8.母亲用滑滑梯的事例告诉“我”处理哥哥事件的办法 9.母亲一直是正直坚强的,能经受住任何生活风浪的打击。10.往事是为了下文表现母亲深明大义、不询私情的可贵品质作铺垫。11.详写母亲,略写嫂子;因为有关母亲的事能很好地突出中心。 12成功来之不易,堕落却像坐滑梯一样快。 13.“我”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终于知道了如何处理“世界上一件最难办最叫人头疼的事儿”,心里顿时轻松了很多,这段景物描写含蓄地表明了这种愉悦的心情(亦可理解为:象征母亲的美好品德)。 14.母亲是一个充满爱心、深明大义、正直坚强。不徇私情的人。 15.既准确地说明了这场海啸的成因,又使枯燥的事理说明有了吸引力。 16先说现象,后分析原因,再引发思考。 17.印度洋板块以每年大约6厘长的速度向欧亚板块挤压,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边缘,这里是一个长距离的破裂带,这个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集中释放出来,使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即地层“逆冲”),于是发生了大地震,海底的地震造成巨大的海水波动,就引发了大海啸。 18.列数字;如“地球自转周期缩短3微秒,地球轴心倾斜大约2厘米”。 19.有准确说明的效果;“可能”一词表明实际的情况还不太确定,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要求实事求是的特点。20.不好;这一段是作者在灾难过后的一种“自然”的思考,凸现了人类敢于战胜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也让读者看到了人类战胜这种困难的希望,这一段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规律,又给人以鼓舞,所以不能删去。 21.可从“灾难是人类不可摆脱的命运”“灾难表现了人类的脆弱”“灾难中人类也不可以放弃希望”“要携手共建家园”“发展科学,抵御灾害”等方面来回答。
+《中考语文阅读全攻略:写作方法》相关文章
- › 2016中考语文复习规划
- › 2016中考语文现代文答题四大误区和对策
- › 2016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
- › 中考语文复习根据题型来选择做题思路
- › 2016中考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 › 2016中考语文试题:香菱学诗(附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阅读全攻略: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