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词与短语的组合方式、结构类型基本相同,以致不少学生无法从外在形式上来辨别。 如: A B 大陆--大树 冰箱--冰雪 水瓶--水火 A 组是词, B 组是短语,仅从形式上很难看出区别。但词与短语无论从意义还是用法上,都不尽相同,认识它很有必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分辨: 一、从构成上来区别 1. 看有没有非自由语素 短语的构成单位必须是词(即自由语素)。词的构成单位是语素。可以是自由语素,也可以是半自由或不自由语素。因此,若一个结构中有非自由语素的存在,则一般是词。如“骨头、钉子、人性、异化”等斜体语素是不自由语素。“感官、平素、慨叹、语言”等两个语素都不是自由语素,故可以肯定它们是词,不是短语。 2. 看有没有轻声语素 普通话中有大量的轻声词,所以一个语法组合其最后一个语素为轻声语素(虚词除外),则该组合一般为词。如“胡同、相声”等均有轻声语素,一定是词。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语法组合,轻重音还能区分词与短语: 如:买卖( m à i )为短语:买和卖;买卖( mai )为词:生意。 东西( x ī)为短语:指方向;东西( xi )为词: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兄弟( d ì)为短语:指哥哥和弟弟;兄弟( di )为词:指弟弟或别的年纪比自己小的男人。 二、从语音上来区别 词的内部各语素之间语音上一般是连接的,也就是说语素之间没有语音停顿。如:“艰”与“苦”、“卓”与“越”、“问”与“题”之间不能停顿;短语的内部成分之间在语音上大多是停顿的,如“水火”、“问路”、“头晕”等,中间都可以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所以是短语。再者,词有固定的语音形式,而短语没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如“动员”和“动心”。“动员”有固定的语音形式,第一个音节读重音,中间不能停顿,是词;“动心”则没有固定的语音形式,两个音节都读重音,中间可以停顿,是短语。不过,有少数语言单位,既可以是词又可以是短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文环境来衡量。如“大学”、“教学”,表示“高等学校”这个意思的“大学”是词,表示“广泛而深入地学习”这个意思的“大学”是短语;指“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个意思的“教学”是词,表示“教和学两个方面”这个意思的“教学”是短语。 三、从意义上来区别 一般来说,词的意义有整体性,即它的意义不是它的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如“白菜”,专指一种蔬菜,而不是“白”和“菜”的意义相加;可短语的意义就不同了,它一般是由组成短语的几个词的意义相加,如“白布”,泛指一切白颜色的布,其意思是“白”和“布”的相加。 四、从能否扩展情况上来区别 由于词具有整体意义和凝固性,故在结构上不可再插入其它成分,而短语的组合具有临时性,内部结构松散,当中可以插入其它成分。这种判断词与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又叫插入法。如:“老虎”与“老人”,“老虎”插入结构助词“的”之后,意思改变了,因为老虎可以有小老虎、大老虎、不是指“老的虎”,所以“老虎”不能进行扩展,是“词”;“老人”可以插入“的”字成分,且插入之后,意思基本不变,所以“老人”是“短语”。
上一篇:中考英语单词总结:只能接ing的动词
下一篇:中考语文复习:重要关键点
TAG: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词与短语的区别》相关文章
- › 2016中考语文复习规划
- › 2016中考语文现代文答题四大误区和对策
- › 2016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
- › 中考语文复习根据题型来选择做题思路
- › 2016中考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 › 2016中考语文试题:香菱学诗(附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词与短语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