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指导:
1、在文章开头用很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选定的成语故事,然后就故事本身发表看法,为后面谈启示做好铺垫。再从成语所提供的内容出发,合理引申谈启示。谈启示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联系实际发表议论时,注意脱离故事本身。
2、首先要选取对自己触动较大,印象较深的事例。将此事例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叙述,然后考虑由这件事自己“想”到了什么。分析此事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事情发生的原因,对周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分析这一事例中包含的道理,借以认识其他同类事情,不要就事论事,要联系现实,阐述出道理。
第七次 观感类作文训练
训练目的:
培养学生如何在理解原文、影片,把握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命题:
1、读后感
要求:(1)从所读过的书中任选一篇,书中的内容要健康、向上。
(2)写出自己最深最真实的感受。
(3)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2、观后感
要求:(1)从所看过的电影、电视剧中选取其中一部,节目内容应健康、积极。
(2)写出自己最深最真实的感受。
(3)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审题指导:
1、首先引述书中对自己触动最深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可摘抄一部分或抓住感发内容,概述所感材料,然后分析自己被触动的原因,从而确定“感”的内容。再联系个人经历和社会生活,展开分析、论述,讲出道理。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否则哪一点也讲不深、谈不透。
2、一部好的电影、电视剧,一台精彩的戏剧或舞蹈节目,都能使人得到美的感受、精
神上的陶冶,节目中的情节、人物、音乐、场景等都能成为观后感的素材。
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很多时候影视节目却一闪即逝。因此,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细心观赏,善于思考,捕捉节目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内容来写。
第八次 事物说明文文体训练
训练目的:
1、掌握事物说明文写作基础知识。
2、培养、提高学生抓住事物特征,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命题:
1、以“ 的制作”为题目,写一篇事物说明文,字数500字以上。
2、以某一名胜景点或建筑物为内容,写一篇事物说明文,字数600字以上。
审题指导:
1、这是介绍某种玩具或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过程的说明文。写作本文,可采用程序顺序进行说明。例如,如何备料、下料的过程,以及每一过程有哪些特点、作用与注意事项,都要交待清楚。为了说得明白,可以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采用平实说明较好。
2、写这类说明文,一定要选择自己参观过、游览过的地方,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
说明。如果选择的是旅游景点,要写出它独有的景致、风光;如果写建筑物,则要抓住它与众不同的外观、结构。说明顺序采用方位顺序较好,注意观察点的确定和观察位置的转移,使方位明确。
第九次 事理类说明文文体训练
训练目的:
1、掌握事理说明文写作基础知识。
2、能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说明抽象的事理。
命题:
1、写一篇保护视力的说明文,题目自拟,字数600字以上。
2、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字数600字以上。
审题指导:
1、这应该是同学们很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先从眼睛的重要性说起,再分析眼睛的构造、产生物像的原因,进而说明造成近视和远视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然后介绍预防和矫正的方法,即按为什么保护、怎样保护的结构来写。
2、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思考的问题,如大雾现象、彩虹现象、蜘蛛结网,还有白衬衫为什么变黄等等,选择一个自己很清楚的现象来写。
写这类说明文要写清楚这种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产生的原因,其内在的奥秘及人类的认知水平,在说明解释时尽量避免使用大量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
第十次 命题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
训练目的:
1、提高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审题的能力。
2、掌握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命题:
1、一次耳光的风波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我发现
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
(2)表达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
(4)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审题指导:
《一次耳光的风波》
对于这种题目,考生可以用分析标题结构的方式来审题立意:
(1)文章的写作对象:风波 (2)文章写作的范围是:一次
(3)文章选材的范围:耳光 (4)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
至此,考生可以为这类作文定性为:以记叙文的形式写一次有关耳光所引发的事件。这样考生就可以从标题上把文章的题旨、题材、中心、体裁等问题确定下来,作文也可以从容下手了。
我发现
半命题作文是标题式命题作文的一种,要求考生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所以考生切不可略加思索就匆匆下笔。首先,应仔细、认真地揣度,想想用哪些词语最贴近自己的生活。换句话说,也就是填入哪些词语可使自己有东西可写。其次,要弄清要求,搞懂内涵,审查标题的意图,确定写作的材料、结构、体裁等。
第十一次 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能力
训练目的:
提高材料式作文的审题能力。
命题:
[材料1]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桨果。有一天,三个年轻人从这里经过,被这繁星般的桨果吸引住了。他们决定,从小路的起点走到终点,每人摘一枚桨果,看谁摘得最大,每人只能有一次采摘的机会,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
假如你是其中一个年轻人,你怎样摘到一枚较大的桨果?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请以《人生路上的桨果》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要求:1、用第一人称,600字左右。
2、结合材料所设置的情景具体写。
3、感悟人生部分不能超过全文的三分之一。
[材料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便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根据上面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1、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2、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
[材料1]
对于这个材料,我们在审题时可做这样的分析:桨果虽多,但究竟哪个是“最大”的却很难知晓,并且只有一次采摘机会。只要做了,便不得后悔。桨果的大小,可以设想有这些情况。
1、所摘的桨果的确是众多桨果中最大的一个。
2、采摘一枚你自己认为非常喜欢的最大的一个。
3、采摘一枚较大的,它不一定是最大的,但是你为此付出了努力。
写本文时,最好的结构形式是先叙后议。记叙内容应用较大的笔触着重叙述出采摘艰难,辅以环境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刻画。议论部分应是全文精华所在,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采摘情况来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若成功则可谈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若失败则从反面论述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若你摘得的是你喜欢的而却不是最大的,可以议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材料2]
这个材料主要是叙述了一个农人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老虎的故事。审析这个材料我们不难发现,材料的主要宗旨是讲智慧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力量和智慧的相比之下,智慧总能略胜一筹。故老虎有千钧之力,却难以战胜力量比自己小得多的人类。所以我们只要抓住这个中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作文就找到了方向。
第十二次 话题作文的审题能力
训练目的:
提高话题作文的审题能力。
命题: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觉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
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处境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家庭亲情、师生情谊、社会关怀是一种幸福;拥有财富、地位是一种幸福;静静地听一首歌,专注地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幸福。请你在生活的海洋中,感受你的幸福。表现你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中考语文作文训练教程》相关文章
- ›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拓展技巧
- › 中考语文作文十大高分技巧
- › 中考语文作文训练教程
- ›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掌握技巧
-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字音专题
- › 2017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考语文作文训练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