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三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三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当前:首页 >> 初三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三

初三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三

日期:01-06 22:50:07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浏览次数: 941 次 | 收藏

标签:中考语文复习资料,http://www.gaofen123.com 初三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三,

  陈胜虽然已经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终于灭掉了秦王朝,这是由于陈涉首先起义反秦的结果。汉高祖时,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涉看守坟墓,到汉武帝时仍按时杀牲祭祀他。(《汉书》:王莽战败,才断绝。[3])

  褚先生(褚少孙)说:地形险阻,是便于用来固守的;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是便于统治国家的。但这些还不是最可靠的。先王以仁义道德作为治国的根本,而把巩固边塞、制定法律条文看成枝叶,难道不是这样吗?我曾经听说贾谊的文章说:

  “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的险固地势,拥有整个雍州地区(陕西、甘肃一带),君臣牢固把守,随时窥视着周王朝的政权,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劲头儿,并吞八方极远之地的心气儿。就在这个时候,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令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整治攻守的武器,对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于是秦国像两手相合那样容易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接了秦孝公的治国事业,遵循着先人留下来的策略,向南面夺取了汉中,向西南夺取了巴蜀,向东面割得了肥沃的土地,向北面夺得了冲要险阻的郡邑。诸侯们因此而恐惧惊慌,相会结盟商量对策来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贵的财宝和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人才。采取合纵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支援,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公子,都英明智慧而忠诚信义,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才,尊重贤者而器重士人。他们互相约定实行合纵联合抗秦,破坏秦国的连横策略,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有关人士。于是六国的人才,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策划;有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乐音月)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他、儿良(儿音泥)、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诸侯们曾经用相当于秦国十倍的土地,百万的大军,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国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反逃跑而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耗费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却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自争相割地贿赂秦国。秦国有充余的力量来利用诸侯的弱点,追赶逃亡败走的敌人,杀得他们横尸百,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来;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时机,分割土地山河,因而强国请求臣服,弱国前来朝拜称臣了。延续到秦孝文王、庄襄王的时候,他们在位的时间短暂,国家没有什么事。到了秦始皇,发扬六代传下来的功业,像驾车似的挥动长鞭来驾御各诸侯国,吞并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灭亡了六国诸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手持刑杖来鞭笞天下的人民,声威震慑四海。向南方夺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设为桂林郡(广西百色东北)和象郡(广西崇左);百越的君长们,低着头,用绳子拴住自己的脖子来投降,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秦王朝的下级官吏掌握。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万里长城,作为边疆上的屏障来防守,把匈奴向北驱赶了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到南边来牧马,兵士也不敢搭起弓箭来报仇。于是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图使老百姓愚昧无知;他还毁坏各地的名城,杀戮豪杰,收集天下的武器集中到咸阳,熔化刀剑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像,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力量。然后依凭华山当作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依据亿丈高的华山,临守着深险莫测的黄河,作为守卫的险要之地。良将拿着强弓,防守冲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带领精干的士兵,摆列着锋利的武器,严厉盘查过往的行人是谁。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为关中的坚固,是千里金城,可以作为子子孙孙万世当皇帝的基业了。秦始皇死了以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然而陈涉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征发戍守边境的人。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明,也没有陶朱(范蠡)、猗顿(猗音依)那样的富有,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兴起在乡野之间,带领着疲乏散乱的戍卒,统率着几百个人,转身攻打秦国,砍下木棍做武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天下的人就像风云那样迅速汇集起来,像回响那样应声而起,挑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再说,那秦王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坚固,还像从前一样。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耙戟柄,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地的民众,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与指挥作战的本领,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那些才智之士。但是成功失败完全不同,;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假使拿崤山、函谷关以东各国诸侯来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一下他们的权威,衡量衡量他们的实力,那简直不能够同年而语,相提并论。然而秦国当初凭借很小的地方,发展为有万辆兵车的强国,进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来与它地位相同的诸侯国都来向秦国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把天地四方当作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宫墙。可是陈涉一个人首倡起义,秦王朝的七代宗庙就被毁坏,连秦王子婴也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讥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来防守天下的形势是不同的啊。”

  【通假字】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

  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3.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4. 发闾左适(zhé)戍渔阳 (“适”,通“谪”,谪守)

  5.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6.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一词多义】

  之:

  辍耕之垄上(到,去,往)

  怅恨久之(无译起辅助音节的作用)

  二世杀之(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

  楚人怜之(他,指项燕)

  令辱之(他,指吴广)

  陈胜佐之(他,指吴广)

  杀之以应陈涉(他们,指各县长吏)

  然足下卜之鬼乎(它, 指起义的事)

  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

  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王:

  功宜为王(大王)

  陈胜王(称王)

  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

  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项燕为楚将(是)

  书:

  乃丹书帛曰(书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或布条)

  数:

  广故数言欲亡/以数谏故/数有功(屡次)

  卒数万人(几,概数词)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乃谋曰/乃行卜/乃丹书帛曰/乃诈称/乃令符离人葛婴/乃入据陈/乃立为王(于是,就)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号召)

  号为张楚(宣称)

  以:

  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蕲以东(表时间方位的界限)

  杀之以应陈涉(来)

 

www.gaofen123.com

  与:

  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和……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而:

  夺而杀尉(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但)

  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

  上:

  辍耕之垄上(上面)

  上使外将兵(圣上)

  道: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应: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宜多应者(响应)

  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

  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吴广以为然(正确,对的)

  指: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

  皆指目陈胜(指指点点)

  欲:

  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

  从民欲也(欲望,愿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古诗词  文言文  初三语文  

相关分类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更新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