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类的听觉范围:20Hz~2000Hz
次声波:低于20Hz 高声波:高于2000Hz
【课堂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发声停止 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2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4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_; 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__传播
5(09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7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 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起到原来的作用
C管乐队在会场内演奏的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看不到飞机
8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__________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9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
10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 。(写出两点)
11 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问君何不指上听"苏东坡的诗揭示的物理现象是 _______。
12 在图14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相距10m之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 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 ___。
13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 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14 在一次百米赛跑时,我班小明同学担任了终点计时员,他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开始计时,记录的成绩是13.1s,此成绩是否准确? 若不准确,请你由此计算出该运动员的成绩?(设比赛时的温度为15℃)
【巩固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 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2.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3.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
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4.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
5. 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6. 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
A. 手指 B. 琴弦 C. 空气 D. 弦柱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初一升初二物理暑假衔接课》相关文章
- › 初一升初二物理学习方法的四大转变
- › 初一升初二物理暑假衔接课
- › 初一升初二物理测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升初二物理暑假衔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