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的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
A.力争上游 B.倔强挺立
C.伟岸、正直 D.朴质、严肃、温和
7.突出白杨树努力向上发展的词语是: [ ]
A.力争上游 B.一律向上
C.倔强挺立 D.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
(二)、白皮松小树的干呈绿色,有暗褐色的鳞片,鳞片剥落之处露出白色,三色相间,十分协调。这与梧桐树的干差不多。但是,桐叶甚大而白皮松却只有二三寸的松针。这一叶之别,结果就很不相同了。相传周成王曾剪桐叶为,封其弟虞于晋,就是后来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晋国。可见桐叶在历史上很有些了不起的作用。虽然唐朝大古文家柳宗元不赞成这个事情,写了一篇《桐叶封弟辩》,但实则反替它扬了名。古诗中有“井梧栖灵凤”,杜甫又写了一句“碧梧栖老凤凰枝”,引起了不少争论。到了“没有梧桐树,引不得凤凰来”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言。由于梧桐树的名气,理所当然的就非同小可了。连秋风之后枯焦的落叶也称为“黄金叶”。可是远比梧桐高大、雄壮,枝叶没有凋零的白皮松却没有这样幸运,几乎被文坛彻底地忽略了。是不是那种重枝叶而不重根本的偏见在作怪呢?
白皮松的美,美在根本上。有的一干拔起,如擎天玉柱;有的数干竞生,如落地银花。枝干挺拔而刚直,鳞片平薄而均匀,没有“种松皆作老龙鳞”的骨瘦嶙峋的样子。它舒展、自然而气势磅礴。没有盘根错节的险怪。它潇洒而不矜持,平易而不庸俗,秀美其外,遒劲其中。在苍郁的浓荫里,像冰玉凝成的高枝大干撑向天空,架起层层针叶,掩映交错,疏密相间,蓝天只留下闪动的亮点,像是张开了翠网,罩住了群星。
潇潇春雨,万紫千红,白皮松得来一点新绿。炎炎夏日,连嶂叠翠,白皮松分到一处清凉。瑟瑟秋风,霜叶斑斓,白皮松自守一尘不染。皑皑冬雪,弥天一色,白皮松凛然一片冰心。暑去寒来,周而复始。那些千姿百态枝杈横生的骄松,早已匍伏在人工的铁架上,而白皮松始终自立,虽老而无须扶持。随着年轮的增长,周身鳞片的褐色消退,越变越白,此时叶如碧烟,干似傅粉,更透出清白的本色。
无论在金碧辉煌的宫廷廊庙之下,无论在珠玉堆攒的玉佛神殿之前,无论在德威显赫的孔庙,无论在庄严肃穆的祭坛,它都以清白自立,永远是那样潇洒、平易。(12分)
(节选自陈骧龙的《赏白皮松》)
1.本文是怎样描绘白皮松的树干、树枝、树叶的?(用原文回答)
答: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托物抒情的写法,借写白皮松,歌颂了什么精神品质?选
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
A.美在根本上
B.潇洒而不矜持,平易而不庸俗,秀美其外,遒劲其中
C.始终自立,清白
D.清白自立,潇洒、平易
3.以上第一段写梧桐树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排比句。
十六、写作:(40分)
写一篇托物抒情或借景抒情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
1.将所托的物或所借的景的名字写入题目中。
2.立意明确。
3.对所托之物或所借之景有具体的描绘。
4.所托之物或所借之景与所抒之情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
情理。
参考答案:
一、D
二、1.B、A、C、A 2.B、A、A、B 3.A、B、B、A
三、C 四、A 五、B 六、D
七、B 八、A 九、D 十、D
十一、A
十二、D
十三、1.D 2.E 3.A 4.B
十四、C
十五、
(一) 1.C
2.从白杨树的形象联想到它的性格,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3.D
4.干、枝、叶、皮,并列
5.⑥⑦
6.D
7.D
(二) 1.树干:白皮松小树的干呈绿色,有暗褐色的鳞片,鳞片剥落之处露出白色,三色相间,十分协调。树枝:枝干挺拔而刚直,鳞片平薄而均匀。像冰玉凝成的高枝大干撑向天空,架起层层针叶,掩映交错,
疏密相间,蓝天只留下闪动的亮点,像张开了翠网,罩住了群星。树叶:
白皮松却只有二三寸的松针。
2.D
3.用梧桐的桐叶甚大与白皮松只有二三寸的松针对比,用梧桐的名贵与白皮松的平凡对比,用梧桐衬托白皮松,为进一步写“白皮松的美,美在根本上”作铺垫。
4.”潇潇春雨……一片冰心。”“无论在……肃穆的祭坛”。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检测及答案》相关文章
-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 › 初中语文教学学习反思
- ›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
- ›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 ›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 › 初中语文《春》教学反思集锦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检测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