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初一学习初一历史初一历史上册选择题精选及答案

初一历史

当前:首页 >> 初一历史上册选择题精选及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选择题精选及答案

日期:10-31 19:39:41 | 初一历史 | 浏览次数: 642 次 | 收藏

标签:初一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初一历史上册选择题精选及答案,

  本文为初一历史上册选择题精选及答案,供广大初一学生作学习参考。

  ( )1.加入你去北京旅游,你可以参观下列哪个原始人类遗址

  A.河姆渡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半坡遗址

  ( )2.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和来源是

  (1)文物和文字记录 (2)古迹和遗址(3)历史故事 (4)历史传说

  A.(1)(3) B.(2)(4) C.(1)(2) D.(3)(4)

  ( )3.举办“中华文明之光”展览,其中不正确的是

  A.钻木取火——北京人 B.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C.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 D.“禅让”——尧舜禹的传说

  ( )4.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元谋人遗址

  ( )5.下列介绍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B.生活在长江流域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 )6.相传,造出衣裳、车船、宫室等,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始祖是

  A.尧 B.炎帝 C.黄帝 D.禹

  ( )7.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 ②使用天然火 ③种植水稻 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 )8.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人围坐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阱捕抓野兽

  C.某人在大致粗糙的石器 D.北京人不会用火驱赶野兽和照明

  ( )9. 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①定居生活②建造房屋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 ⑤使用打制石器⑥用耒耜耕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⑥

  ( )10.大禹治水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A.用“堵塞”之法 B.用“疏导”之法 C.天气环境的变化 D.治水工具的改进

  ( )11. 下列关于大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B、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

  C、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 )12.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13. 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怠工

  C、土地被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14.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5. 有关商鞅的事情,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家中最著名的是商鞅 B、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

  C、商鞅的变法措施得到秦穆公的支持 D、商鞅虽被车裂而死,但他的变法却继续推行

  ( )16.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17.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5世纪

  A.晚600年 B.早6000年 C.早600年 D.晚6000年

  ( )18.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阳殷墟能荣获此殊荣,原因是出土大量

  A、人类化石B、尖底瓶及陶制用具C、甲骨文和青铜器D、石人和玉器

  ( )19.某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主流。那么你认为它所反映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20.长篇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是以哪个时期的历史传说为背景创作的

  A.炎黄战蚩尤时 B.夏末商初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 )21.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加强思想控制 D、打击分裂势力

  ( )2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分别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丞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23.在一摩友世界论坛,有网友正在做骑游大策划——2008新疆行,想骑着摩托车畅游美丽的新疆,你可知道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A、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 )24.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中给关羽施行外科手术的医生

  A、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B、著有《伤寒杂病论》

  C、研制了“麻沸散” D、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 )25.中国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三教合一”局面是在

  A、战国以后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以后

  ( )26.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1)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2)官府用小篆子体发布了一个公告 (3)朋友送我一部《伤病杂病论》 (4)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1)(2) B.(1)(3) C.(3)(4) D.(2)(4) ( )

  27.“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所赞颂的秦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统一了文字 B.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统一货币、度量衡

  ( )28.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史实与其不符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推行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 )29.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 C.秦始皇焚书坑儒 D.陈胜吴广起义

  ( )30.“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 )31.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这种大一统的局面的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时期 B.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D.儒家思想的影响

  ( )32.“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这句话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A.通西域,夹击匈奴 B.通吐蕃,南击南蛮 C.通夷州,西击党项 D.通南中,东击东胡

  ( )33.如果你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1)焚书坑儒家 (2)书同文,车同轨 (3)颁布“推恩令”(4)张骞出使西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1)(2)(3) B. (1)(2)(4) C. (3)(4)(5) D. (2)(3)(4)

  ( )34.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咋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这部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 《史记》 D.《九章算术》

  ( )35.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统好似著作是

  A.《史记》 B.《三国演义》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 )36.东汉末年中原某地瘟疫流行。当地人采取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可能是

  A.服用“麻沸散”,提高自身对瘟疫的免疫力B.邀请孙思邈就地行医讲学,宣传防治措施

  C.通读《伤寒杂病论》,掌握防治方 D.清晨练习“五禽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增强体质

  ( )37.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咋参观山西临潼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址时赞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________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话中的横线处是指

  A.都江堰 B.万里长城 C.灵渠 D.秦始皇兵马

  ( )38.下列不属于曹操的业绩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大兴屯田C.建立魏国 D.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 )39.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 )40.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1)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2)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3)蜀国——221年——刘备——成都(4)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5)吴国——222年——孙权——建业(6)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1] [2]  下一页

TAG:历史  选择题  

相关分类

初一历史 更新

初一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