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高度繁荣,为适应商业的发展,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得到政府的鼓励,发展兴盛,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机构(广州、杭州)
泉州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十三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士农工商 士:主要指当时的读书人,地位最高,相当部分官员来自这一阶层。
农: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 工:身份相对自由。 商:行商(卖眼药图)和坐商,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乡村生活 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元旦、寒食、冬至。王安石的《元日》就是指元旦。
城市风貌 瓦舍:宋代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 蹴鞠:类似现代的足球运动。
第十四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铁木真:又称“成吉思汗”,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主要贡献有建立蒙古族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
元朝 建立民族:蒙古 建立者:忽必烈(元世祖) 建立时间:1271年,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1276年
忽必烈改制 原因:巩固统治 具体内容:①政治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②经济方面,推行重农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影响: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人分四等 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元朝的民族政策有悖于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
回族 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国人通婚的产物,信仰伊斯兰教,产生于元朝。
第十五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 发明时间:北宋 发明者:毕升 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意义: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 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叫司南;北宋时期,加以改进变成指南针;意义:一经发明很快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唐朝就已经发明;宋代时期,得到改进后,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绵纺织技术革新 革新者:黄道婆 革新时间:元朝 重要发明: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意义: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绵纺织业中心;棉布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第十六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资治通鉴》 成书时间:北宋 作者:司马光 体例:编年体通史 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具体内容: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共1362年的历史。
意义: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词 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出现于宋代。
代表人物:苏轼 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之交著名婉约派词人,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 南宋豪放派词人,又是著名抗金将领,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元杂剧 著名作家有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关汉卿生活于元代,1958年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东西方各国普遍举行了纪念他戏剧创作700周年的活动。
第三单元 第十八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明朝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建立时间:1368年 都城: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后金 建立者:努尔哈赤。建立民族:满族
清朝 建立者:皇太极 建立时间:1636年 都城:北京
皇权高度膨胀 “胡蓝之狱”,发生在朱元璋时期,波及面最广。
废除宰相制度 使存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消失,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②设立厂卫制度 其中东厂是在明成祖时设立的;③设立廷杖制度 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飞禽走兽);④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八股取士 科举制到明清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允许自由发挥。目的是实行文化专制。
文字狱 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第十九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戚继光抗倭 倭寇: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戚继光:著名抗倭将领,人们把他的军队,称为“戚家军”,最初在浙江一带抗倭,著名的台江战役就在这发生的。后来又到福建、广东进行抗倭。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在明末的时候,被荷兰殖民者给侵占,荷兰人在当地残酷压榨台湾人民。
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登上台湾,把台湾从荷兰手中收回(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雅克萨反击战 背景:17世纪40年代,沙俄入qin我国东北地区,并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
过程:康熙皇帝决定反击,进行2次雅克萨反击战,分别在1685年,1686年,重创沙俄,最终双方谈判。
〈尼布楚条约〉中国和俄国签定的一个边界条约,也是清政府历史上唯一的平等条约,1689年签定。
具体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条约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以过境进行贸易。
条约签定的意义: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第二十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平定准噶儿部、回部贵族叛乱 准噶尔:蒙古族的一支,17世纪上半叶逐渐强大。1690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寻找借口进攻内蒙古,并扬言要攻打北京。康熙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击溃噶尔丹。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清朝又平定了回部(维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平定叛乱的意义:重新统一了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
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五世达赖受到顺治皇帝接见,五世班禅受到康熙接见。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
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
清朝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
避暑山庄:专门供少数民族贵族觐见皇帝的地方,有台湾的高山族。目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作用:对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十一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明清皇宫 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以后,明清都把北京作为都城。
京城的构造 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宫城的前方左右分别有太庙和社稷坛,太庙祭祀祖先,社稷坛祭祀国土和五谷。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是当时规格等级最高的建筑、,凡是重大典礼均在此举行。
故宫的地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雄伟的长城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比较 目的 秦修长城是抵御匈奴的进攻,明修长城是抵御蒙古族的进攻。
东西起止点 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大同,后来被称为塞上明珠。
长城又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第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作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医学、药物学、矿物学、生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代表作是《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后来还传到世界各地去,如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TAG:历史+《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汇总》相关文章
- › 歌谣总结初一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
- ›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 › 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参考案
- ›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学计划参考案
- ›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题
- ›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测试题精选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