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初一学习初一历史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精选

初一历史

当前:首页 >> 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精选

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精选

日期:10-31 19:52:31 | 初一历史 | 浏览次数: 398 次 | 收藏

标签:初一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精选,

  本文为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精选,供广大初一学生作复习参考。

  1.材料一: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鱼贯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

  ①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认为考试制度源于中国。

  ②上述材料说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国开始于什么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 源于隋朝; 唐朝得到完善(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③在此之前,官员选拔主要依据什么?这种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

  依据门第高低; 作用: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便于统治者笼络人才。

  ④如何评价这种考试制度?

  (1)使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统治基础。

  (3)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4)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5)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随着时间的推移,束缚了思想。

  ⑤唐太宗、顾炎武二人对这一制度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唐太宗持肯定态度,顾炎武持否定态度; 肯定的原因:科举制笼络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否定的原因: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

  ⑥明朝统治者采用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目的:实行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清朝措施:大兴文字狱

  2.明朝官员宋濂请客喝酒,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些菜,宋濂一一做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另一个官员宋讷退朝后独坐生气,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为什么生气,宋讷那大吃一惊,照实说了。请回答:

  ①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②明朝还采取其他什么措施加强君权?

  (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实行八股取士。

  (3)实行削藩政策。

  (4)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③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君权?

  (1)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2)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3、唐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王朝,他们采取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

  ①、唐朝和清朝各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分析其原因

  唐:对外开放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经济文化繁荣,居世界领先地位;③对外交通发达;④统治者重视

  清:闭关锁国 原因:

  ① 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③西方殖民者的扩张,使清朝统治者既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① 清朝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影响:①对于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③ 从唐朝、清朝不同的对外政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启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4.《爱我中华》的歌词写到:“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雏形的是哪一封建王朝? 秦朝

  ②“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结合民族关系方面的史实说明发展的表现。

  (1)和亲:唐与吐蕃和亲。(2)设机构管理:唐太宗和武则天在新疆地区设机构管理。

  (3) 战争:唐太宗时,大败东突厥。(4)册封:唐玄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为王。

  (5)经济文化交流: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与吐蕃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③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得到最终巩固是在哪一时期?举例说明当时统治者巩固这一局面所采取的对内、对外措施都有哪些?

  明清时期。措施:

  对内:①通过册封达赖(顺治帝)、班禅(康熙帝),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②通过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新疆)的管理。

  ③热情欢迎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乾隆帝)。

  对外:④明朝戚继光抗倭。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政府设台湾府

  ⑥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④我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几种?给我们什么启示?

  和亲、战争、设机构、册封。 启示:言之有理即可,突出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等要点。

  ⑤结合你所了解的史实说明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西藏:唐朝:唐与吐蕃和亲,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关系。

  元朝:设机构管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清朝: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台湾:三国:吴国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问题:⑴材料放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⑵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⑶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答:⑴南方农业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⑵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⑶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6.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问题:⑴这是谁的诗句?它有什么英雄事迹?⑵诗的意思是什么?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答:⑴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后仍然坚贞不屈,拒绝投降⑵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⑶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

  7.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二:课本57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答: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⑵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⑶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南宋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⑷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

  8.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问题: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⑷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⑴郑和,他从1405年至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⑵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于亚非各国的联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⑶明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⑷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⑸后果: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⑥启示: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

TAG:历史  

相关分类

初一历史 更新

初一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