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长城”的写作指导
董凤霞
今年重庆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出了这样一个话题作文:有人说:“长城是民族的象征。”有人说:“长城是历史的遗孀。”也有人说:“长城是一个民族故步自封的见证”……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请以“_____长城”或“长城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许多考生看到这个熟悉却又陌生的话题就懵了,这作文审题不难,但立意多半不深也不新,选材上大多数除了“孟姜女哭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就无话可说,无料可选。甚至有学生以“我的名字叫长城”编写了一个其实跟长城的本意及寓意毫不相关的故事。
作文的关键语是这句话: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就这句话,在立意上有了限制。命题老师的意图在这句话上体现的很充分,他要求考生作文的中心必须是“长城是什么”的判断,必须是对“长城”内在精神方向的挖掘。从材料来看,这个作文最直接的立意就是正面立意或反面立意。
先看正面立意。长城的外形是坚固而又挺拔的,绵延几千里,它的功用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因此它理所当然的就成了民族英雄的一种象征。陆游在律诗《书愤》里写到“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塞上长城最先指的是南宋名将檀道济。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多少“塞上长城”用自己刚毅的身躯和坚强的铁臂支撑着一个伟大的民族。秦时蒙恬北筑长城而却匈奴,可以算是第一个“塞上长城”;明代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倭寇,郑成功把荷兰人赶出台湾,维护了祖国的完整统一;林则徐则虎门销烟,挫败帝国主义的嚣张气势;抗日战争时期更是涌现了一大批民族的英雄,为祖国的独立与自强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董文华的一首《长城长》唱遍了大江南北,“要问我长城在哪里,它就在我们的心坎上”,只要人们心中都有一座万古雄风的“长城”,就不会被任何困难与厄运吓倒。所以长城还可以寓指人心中的铜墙铁壁。有了它,我们永远都不会失去自我。
当然,长城的历史寓意还不只这些,我们还可以围绕一些跟长城有关的历史故事来反映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比如“昭君出塞”,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其实是一个追求和平和敢于革新的民族。
再谈谈反面立意。在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上,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选了青年诗人江河的现代诗《祖国啊,祖国》:
我把长城庄严地放上北方的山峦
像晃动着几千年沉重的锁链
像高举起刚刚死去的儿子
他的躯体还在我的手中抽搐
我的身后,有我的母亲
民族的骄傲,苦难和抗议
诗表述的是一种复杂的感情。长城是我们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要是把它当成了古董,而且一味地陶醉于先人创造的业绩,则长城也可能成为锁链,我们将因而停滞不前。当祖先遗留的旧物成为捆缚前进的脚步的锁链时,敏感的青年便要“诅咒”它,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苦难。这种诅咒,诗人把它表现为“刚刚死去的儿子”的形象,这种感情仍然是复杂的。它刚刚死去,但死去的又是母亲的儿子。这些诗句,表现了经历过十年动乱之后,一代青年对于封建主义余毒的憎恨,以及对民族复兴的思考。所以长城可以理解为历史的遗孀,故步自封的见证,封建的毒瘤。
《祝福》里边的祥林嫂不就是被封建神权、族权等封建毒瘤所害的吗?清政府不是因为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而不思改革而亡国的吗?建国后不是盲目的搞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导致衰退的吗?
上一篇:半命题作文例文(选)
+《半命题作文“长城”的写作指导》相关文章
- 半命题作文“长城”的写作指导
- › 2013年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之二: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
- › 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二:不可忽视半命题作文
- › 2013年中考半命题作文的题目
- › 名师指导:写半命题作文 要具备语法知识
- › 一种不容忽视的作文题型--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 › 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荐)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半命题作文“长城”的写作指导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半命题作文“长城”的写作指导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半命题作文“长城”的写作指导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半命题作文“长城”的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