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作文网看图写话看图作文指导策略谈

看图写话

当前:首页 >> 看图作文指导策略谈

看图作文指导策略谈

日期:10-28 20:24:05 | 看图写话 | 浏览次数: 562 次 | 收藏

标签:一年级看图写话,小学生看图写话,http://www.gaofen123.com 看图作文指导策略谈,
看图作文指导策略谈(讲座稿) 

上京中心小学  曾垂贝 

看图作文,是起步作文。小学一年级的看图说话,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看图作文的基础。看图作文,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看图作文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一幅或一组好的图画,是经过作者对生活的反复观察、分析,然后选取最能反映主题的画面,经过构思创作出来的。因而,进行看图作文的练习,必须认真观察,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抓住了重点,才能把图中的中心思想表达得准确。  

 看图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就是观察。观察要有个顺序,要准确、细致、抓住重点,还要合理想象,以便准确地理解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达,它要求将观察所得,围绕图的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具体地写出来。  

看图作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单幅图。单幅图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分析、想象的余地。这就需要学生作文时对图上的人物、事物、时间、地点和环境等进行认真观察,周详地了解画面内容,充分发挥观察、分析、想像和表达的能力。比如图上的人物和事物都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通过整体观察,对画面上人物和事物的特点及其关系,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正确的、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动笔行文,进行表达。 

(二)多幅图。连续的几幅图一般是描述一件事的发展过程。看图时,先要对第一幅图详细观察,在看以后几幅图时要着重观察第一幅图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背景有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新的人物,地点是否改变了等),并注意分辩画面的细微变化(如太阳升起来了,树叶长出来了等),从而想像事件的发展变化,逐图看完后,再连起来重看一遍,以便对全部内容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三)调整图序。这实际上是多幅图的变换形式。有的时候,给了几幅图画,但顺序是颠倒的,这就要学生根据要求,先把图的顺序排好,然后再看图作文。 

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看图作文了,那时只不过是看图说话。到了中高年级,难度与要求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这个阶段的看图作文已不再是初步训练的一种简单手段,而形成了独立于其他记叙文、应用文的特有的作文体例了。 

我认为,看图作文指导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动机则是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事实证明,要使学生开阔思路,放开手脚,无拘无束地写出见闻和感受,激起习作的表现欲望至关重要。叶圣陶先生指出“胸中不生有意思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动机吗?没有的。既然没有意思情感,写作的动机便无从发生。”这就充分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生活产生意思情感,才会引起作文的动机。就拿人教版十一册的看图作文指导课来说吧,老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教师节就要到来了,你们想给自己最敬爱的老师送上一份礼物吗?如果要送,你们准备送什么?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必然会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再来指导学生看图,想想图上的小女孩给老师送的是什么样?她为什么要送给老师一束野菊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想象小女孩送花的原因,既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动机,从而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入习作。 

二、指导看图,把握中心。 看图作文,图画就是作文材料,看图就成了作文的基础。所以,首先让学生看图画,使之掌握这幅图的主要内容,把文章中心确定下来,然后再作文。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呢?首先从整体入手,弄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谁在做些什么等,大体了解图意,掌握基本内容;其次,有顺序地对图的每个局部进行观察和分析,明显确人物之间与各部位之间的关系,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再次,抓住重点和细节,深入观察和想象。  

1、让同学们观察画面全貌,掌握画面结构,对于一幅图或一组画,我在学生动笔前一定要搞清画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使学生从整体上有了初步的印象。  

2、让学生观察画面的背景,看清其中的人或物。例如:如果是人物画,就从人物的外貌,衣着特征,标志分辩出不同人物的特点来,如果是故事连环画,要弄清图中有几个角色,是谁在讲故事。如果是景物画,让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它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图中是由哪几种景物构成画面的,远景色和近景各怎样,它们和画面中的人物有何联系。  

3、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明确图意 。 

同学们要知道:细致观察是形象化的语言。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图画前,先寻清图上有些什么?各在什么位置,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根据图上已有的“人”或“物”分析其图意,看  究竟反映一件什么事,以加深学生对图画的理解,也就是说从外部形  象可以看出内部隐藏的思想。  

4、要重点观察,辩别主次。一幅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往往不易辨出,有的图上有几样景物,应以那种为主写,有的图上有很多人物是以谁为主要写,有的图上既有景,又有人,究竟是以人为主,还是以景为主,这就要我的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图画。 

三、以图激情,启发想象。 儿童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是善于想象,而想象是知识进货的源泉,智慧的火花。不少学生作文缺乏想象,或受有些教师过度的包办代替,而束缚了思维,因此文章或平淡无奇,或千篇一律。在看图作文指导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入图中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进入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做到图文并茂。以大胆合理的想象来丰富画面的内容,补充画面的情节。这样,既符合画面主题,又符合生活逻辑,就会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还是以上面所举的看图作文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可抓住老师备课本上工整的字迹,办公桌上的老花眼镜,日历上的“ 9 月 10 日”等细节启发学生想象老师的容貌,老师的工作,结合自己身边老师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教育事业的认真负责精神及对学生无私的爱,这样,作文的中心明确了,可文章的内容却开放了,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想象隐藏在画面背后动人的情节,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有个性的习作。 

想象是看图作文的核心,而且这种想象应该是紧紧围绕画意的。我们要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图上那些静止的人物、景象“活”起来。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实情和自己的经验,使画面上的人物不仅有外貌、神态,还有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还可以根据需要,给人物安排适当的姓名,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看图作文的画面是有限的,我们要把画面写活、写具体,必须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 

①想象当时的气氛。在多数的画面中,除了主要的画面外,还有不少陪衬的景物,这些景物,往往给我们联想当时的气氛带来必要的依据。如看到天空乌云密布,地上树叶堆积就可以想到一个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场面,从而使静态画面运动起来。 

②想象人物心理和语言。人物是画面上有思想有感情的东西,但单从画面上是看不到人的心理活动,听不到人说的话的。因此,作文时,就有必要结合图中已看到的人的容貌和神情,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嘴中说的话。 

③想象图画以外的有关情节。即从画面所反映的事情,将时间往前或者往后推,描述画面以前或以后情况,使事情发展有个完整的过程。比如有一幅图讲小明背着小东去医院治病,从画面就可以想象小东是因为什么有病?小明发现小东后怎样做?到了医院后,小明忙些什么等情节。 

四、拓思求异,真情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写。”美好的生活画面需要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看图、理解、想象、口述,然后训练写。学生的急于求解的心理和强烈的表现欲,会激发各自的写作才能,积极投入到“写”的活动中来,将各自见解溢于纸上,写出各自的特色,这样也就避免了文章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弊端。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修订版(大纲)在习作表达上降低了要求,只提出“清楚明白”的要求,以鼓励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习作的表达指导,要改变过去那种把学生习作看成是纯粹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刻意追求文句优美的要求,造成学生写空话、政治话、成人话的做法。我们应尊重学生的童言稚语,鼓励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生动自如地表达情感。还是以上面所举作文为例,教师绝不能把自己心中的习作提纲硬加给学生,束缚学生装的手脚。其实,从学生对作文命题可看出,不少学生的命题非常有新意,如《老师,我爱您》、《一束野菊花》等。可老师却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否定学生的见解,硬把《教师节的早上》作为题目让学生写,还非让学生按“摘花 — 送花 — 早读”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这些做法都与修订版(大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我们应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人称,甚至可以是第一人称,以“我”的口气叙述,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如顺叙、插叙、倒叙等),自由地表达画的意思,这样学生习作的空间就真正地开放了,学生就能真情流露,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因此,我认为,看图作文的指导也应体现“开放自主”的原则,教师应“导而弗牵”,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学生想说想写,鼓励学生爱说爱写,帮助学生会说会写,引导学生说好写好。这样做,符合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使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开拓思路,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上,也体现出面向 21 世纪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克服不足,获得成功。 


TAG:

相关分类

看图写话 更新

看图写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