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人生在世。莫不为自己寻觅一个精神家园、一方理想之土,然而,当这个理想乐土寻而难得,甚至寻而不得之际,我们,叉将何以面对?
东晋乱世,多事之秋,一代大贤士陶渊明选择了隐居避世,躲避了俗世的尘嚣和烦扰,选脱了红尘的争斗与炎凉,在酒里、菊前、诗中去寻觅他的理想之国、精神之国,去寻觅他的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去寻觅他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去寻觅他的桃花源。然而,他固可以清高地不为五斗米折腰,固可以闲适地种豆南山,固可以恬淡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细归,固可以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固可以用他手中的笔忽逢桃花林,在这字间寻觅他的精神乐土,但是,他何曾为黎民百姓争得一粒米、一斗粮?何曾让劳苦大众少一分苛捐,减一厘杂税?何曾让帝王将相面前多一份谏书,添一语直言?他寻到的精神家园、理想之土只给当时一个孤傲的背影。给后世一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诚然,陶渊明有或这或那的局限性,但无论是古时还是现世,是烽火连天还是国富民丰,我们需要的都不是“独善其身”之人,而是“兼济天下”之人。
满清王朝风雨飘摇,西方列强横行神州,同样是乱世,同样是生死关头,却出现了一位铁骨英雄――谭嗣同。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为天下、为天下人寻一条光明大道,寻一个理想之国;慷慨就义、从容赴死,在生死关头,舍生取义。为世人、为后辈留一种精神,树一座丰碑。他本可以安分守己,老实做一个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明哲保身;他本可以保住性命,太太平平离开中国,渡往日本,安然无事。但他偏偏为了民族自强,国家振兴而奔走操劳,呕心沥血,偏偏为了变法成功而甘心赴义,呼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壮,喊出了“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情。他寻了,觅了,尽管他没有找到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之路,但他的精神万世长存!
从古到今,人类一直在寻觅;从过去到现在。中华儿女也一直在寻觅。此刻,在中国共产竞的领导下我们终于寻觅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