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2、心灵的雕琢 3、走出自我
天地合而万物生。大自然厚德截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千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而在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不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行为怪异的年轻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找回自己的童真和快乐。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以谦卑的姿态、优雅的风度去生活,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
[简评:]
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便明白了众生平等,你便学会了尊重芸芸众生与世间万物——文章提示了原材料所含“自我中心”与“尊重对方”、“俯视”与“平等”的“变化”关系,符合题意。文章主体部分论证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作用、核心特质和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的重要前提,中心突出,内容充实;但文章句、段、篇都还有稍欠慎密的地方。文章采用层进结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一定的内在因果关系,在“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文句有表现力”等方面也比较突出。
曾几何时,初出茅庐的影子已悄然消逝,那颗未经雕琢打磨的封闭的心灵也已在时间的洗刷下变得圆润。于是,此时的她,可以敞开平和的心,真挚地说道:“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虽然隔着试卷,我无法听闻她那恭谦的话语,但透过字缝,我却似乎看到了往日的一幕幕,如断了脉络的红叶,迷失在那枯败的季节……
那还是在一个萧瑟的季节,冬日的飘雪打湿了你我的屋檐。那时的我们同住一个宿舍,同进一处学校,同行一条小道。年幼的我们怀揣着那颗同样稚嫩的心,行走在同一片静谧的天空下。日子,要总是那么和谐该多好啊。
三个人的对话,三颗心的融合。彼时的我们常挽着身边的你的手臂。共同畅享那片风的滋润。而现在的我,同样暴露在风的追寻下,你们的身影,却被风吹散、吹走了。
那样消沉的一天,是我未曾预料到得。你们二人提前离开,携手前往学校,未带走一片叶,也未留下一缕光。于是那天的清晨,叶不落了,风停了,天空也黯淡无光了,我颓败了低下了头,惊喜地发现了你们的鞋印。在鞋印的陪同下,我重拾回灿烂的笑脸,可我却未曾想过,中处行人何其多,我凭什么认定那是你们的鞋印。之后的几天,你们相约离去,充满默契。当时的我一定很无理,也很可笑,多大发着小姐脾气吧……
当时的你们正好好的走着,我却二话不说,从后面拉扯着你们的衣服用劲捏着,大声叫喊:“你们怎么回事儿啊?我还没走呢!你们怎么不等我。”说罢我还大声哭出了声。你们望着我,任冬日的凉风吹打着你们的脸,我祟也不再哭了,因为我看到了你们眼中的冷漠。
“你总是这样,以自我为中心,从不顾虑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你怎么还哭,……”一个朋友忍不住地大声数落我的不是,令一个朋友则偷偷拉扯她的衣服。哼!我冷笑,想帮我,别猫哭耗子,我瞪了她们一眼,不带走丝毫云彩,离去。
之后的我们形同陌路,直至,妈妈的批评。直到妈妈发现不对时,我们已冷战一个多月。那时妈妈特意让我去叫唤同学玩耍,我无动于衷。妈妈最终说出:“你知道为什么她们都不理你,离开了你吗?”我无言。“因为你从不说一句‘谢谢’,也从不说一句‘对不起’,做了任何事都不以为然,随随便便,见大人不叫喊,见老师不理会,见同学不说友好的话……”我低头不言。“她们都跟我说了,你自己去解释吧……”我垂着眼,紧闭嘴。
家门口,同样的寒冷,但我最终忍不住泪洒大地。因为她们都在,她们哭着站在那里,望着我,寒冷的风再次吹来,吹湿了我的眼,却吹暖了我们的心。
[简评:]
文章由材料中她的“变化”联想到自我,记叙一段自己的心路历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的变化”,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记叙文的表现元素颇为丰富。在“善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等方面也比较突出,以90后女生这一特定对象看,其事其情当视为真实,但个别用词用语似还是有些矫做之嫌。
大树不应只看得自己的高大,而忘记落红无私的哺育。
花儿不应只看到自己的明艳,而忘记清晨雨露的滋养。
大海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的深邃,而忘记无数小溪的汇合。
正发大树,花儿和大海一样,我们只有走出自我的精彩,才会有更灿烂的未来。
走出自我,给他人多一份关爱。正如冰心所说:“墙角的花儿,你孤芳自赏时,这世界就小了。”我们不要做墙角的花,我们要走出自我,用自己的关爱去开拓内心世界。陶渊明的世界是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成了他一生的梦想。欧阳修的世界是大的,他走出自我,尽管仕途多难,但他无论到哪一地,总一心想给当的民众带去一份安宁,带去一份雨露。欧阳修在走出自我之后,为人们服务,而这样的人又怎么少,现在的沈诺,郑培民他们都是不顾个人的利益得失,走出自我,给他人一份关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最惯称,最懂得要走出自我,为他人带去关爱。
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端茶送水有他们忙碌的背景,接待外客有他们灿烂的面容,碎砖瓦砾上,更有他们为抢救生命而被鲜血染红的双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笑容,他们叫志愿者。我们可以称他们什么?小草?无私地为大地装点着绿色:大树?为人们带去阴凉的树冠:小流?一点一点的爱,汇成大海,让这个社会和谐!我们怎么称赞他们都不为过。因为他们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
“那是绿叶对根的情谊”。用这样一句话来诠释他们的大爱。他们已经懂得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走出自我,为自然增添一份绿意。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但是我们也难免因人类的大肆开发自然而遭到自然惩罚的事实,我们开荒作耕田,来收获更多粮食。于是,水土流失侵蚀我们的家园,我们使用氟化氢制冷,获得更合适的温度;于是,臭氧层空间带来紫外线的杀伤力。这让一切都成为过去吧!让我们人类走出自我,去拥抱自然,给自然多一份绿意。那时,“与狼共舞”便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侄语。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羊牛”。这一派和谐之景,这一片绿色的波浪迎面而来!源自于人类走出了自我,给自然增添绿色。
走出自我,让大树因落红的哺育更高大,让花儿因雨露滋养更明艳,让大海因小溪的汇合更深邃,走出自我,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简评:]
本文开篇取象自然,以形说理,进而明确提出观点:结尾以“走出自我,让生活更美好,让社会更和谐”收结和照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首尾圆合。主体部分以分论点形式展开论述,意在从“个体走出自我——群众走出自我——人类走出自我即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层进论证,但论证止于走出自我的作为,不能很好的扣到中心论点——“只有走出自我,才会有更灿烂的未来”(自我与对应之外物的依存关系),内容只能视为“视充实”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较为突出。+《2011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