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范文网知识常识综合知识世界最贵的十幅画

综合知识

当前:首页 >> 世界最贵的十幅画

世界最贵的十幅画

日期:10-31 19:34:22 | 综合知识 | 浏览次数: 492 次 | 收藏

标签:综合知识,http://www.gaofen123.com 世界最贵的十幅画,
世界最贵的十幅画

  第四名:《多拉·马尔与猫》,售价9520万美元,作者:毕加索(西班牙)。

  毕加索在1941年为情人多拉·马尔创作了《多拉·马尔与猫》。多拉·马尔曾是毕加索长达十年之久的情人,也是一位超现实主义摄影师,她对毕加索人物肖像画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画中的多拉·马尔头戴饰有斑斓羽毛的帽子,像女神一样坐在高大的木椅上,身后趴着一只黑猫,表情有趣又狡诈。可以看出,与多拉热恋的毕加索正处于立体主义时期。这幅画于20xx年5月拍卖出9520万美元的价格。

世界最贵的十幅画

  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1881-1973)一生辉煌之至。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的耀眼光芒至今没有衰退。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第三名:《拿烟斗的男孩》,售价1.04亿美元,作者:毕加索(西班牙)。

  毕加索于1905年创作了《拿烟斗的男孩》,这是他走过蓝色忧郁时期进入了粉红时期的代表作。画面集中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的鲜花。这幅画在20xx年4月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纪录。它被评论家誉为“具有达芬奇《蒙娜丽莎》似的神秘,凡高《加歇医生》似的忧郁的唯美之作。”

世界最贵的十幅画

  第二名:《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售价1.35亿美元,作者:克里姆特(奥地利)。

  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于1907年以沥粉、贴金箔等特殊手法创作了这幅被誉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画中人是奥地利制糖业富商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的妻子。画作中,阿黛尔身穿一件黄金衣服,仪态优雅、眼神迷离,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掩饰一只残疾的手指。这幅作品于20xx年6月被美国化妆品大王劳德以1.35亿美元收藏,一度力压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成为单幅绘画售价世界纪录。

世界最贵的十幅画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Klimt,1862-1918)生于维也纳,十四岁开始从师艺术。他早年的画风承习了英国拉斐尔前派和法国印象派的传统,自创立“分离派”后,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的花纩、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

  克里姆特是一位独具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的绘画大师,他所认为的“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以取得进步”的观点与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这正是他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功之处。

  第一名:《1948年第5号》,售价1.4亿美元,作者:杰克逊·波洛克(美国)。

  《1948年第5号》是杰克逊·波洛克“滴画”中的精品,画布被钉在纤维板上,画布上的颜色有黄色、白色、栗色以及黑色,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这幅作品于20xx年11月3日拍卖出全球绘画作品最高价,达1亿4千万美元,收购名画者是一位墨西哥金融家。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1912-1956),是美国行动绘画艺术的鼻祖。这种自由奔放、无定形的抽象画风格,成了反对束缚、崇尚自由的美国精神的体现。这种全新的绘画,体现了画家惊人的创造力。它在两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新颖性和独创性。

世界最贵的十幅画

  其一,“满幅”的构图风格。我们知道,以往的绘画中,往往都有一个倍受关注的视觉中心。无论是所谓“封闭的”古典主义绘画,还是“开放的”巴洛克绘画,画面形象都有核心形象与陪衬形象的差别。而如今,在波洛克的画面上,这种差别消失得无影无踪,所谓画面的中心,已全然无迹可寻。画面散漫无际,全面铺开,毫无主次。这种无重点满幅展开的画法,在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晚期名作《睡莲》中,其实已初见端倪。而波洛克在画中将之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程度。正因为此,波洛克的这种画法“被赞誉为1911年毕加索和勃拉克的分析立体主义绘画以后最引入注目的绘画空间方面的新发明。”

世界最贵的十幅画

  其二,绘画作品成为画家由情感所支配的行为的直接记录。“波洛克的每一张作品都不是轻易画出的……当他作画时他沉湎于吓人的狂热行动中。”而他作画过程中的那种充满节奏的自由运动,则在那铺于地板的巨幅画布上留下痕迹。对于完成后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他事先全然不知,画完后才根据需要剪裁一块,绷到画框上去。艺术评论家罗森伯格将这种绘画称作“行动绘画”,其含义便是,画家在这里所呈现的已不是一幅画,而是其作画行动的整个过程。画布成了画家行动的场所,成了画家行动的记录。

上一页  [1] [2] 

TAG:

+《世界最贵的十幅画》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综合知识 更新

综合知识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