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撮(cuō)着 拗(niú)开 竦(sǒng)然
B.瘐(shòu)毙 丛冢(zhǒng) 发怔(zhēng)
C.蹩(bié)进 油腻(1ì) 弥(mí)满
D.褴楼(lán 1ǚ) 踌躇(chóu chú) 搭讪(shàn)
2.下列无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夹袄也贴住了脊心,两块肩甲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
B.华大妈候他喘气平静,才轻轻的给他盖上了满副补钉的夹被。
C.老栓还踌躇着。黑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予老栓。
D.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3.下列词语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踉跄(走路不稳) 满门抄斩(抄没财产)
褴褛(衣服破烂) 一挫身(扭)
B.攀谈(拉扯) 板滞(停止不动)
根究(彻底) 瘐毙(犯人关在监狱里)
C.蹩进(躲躲闪闪地走) 攫取(夺取) 黯淡(暗) 搭赸(躲开)
D.宛然(仿佛、逼真) 弥漫(充满) 竦然(惊惧) 羞愧(惭愧)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①“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②“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③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A.第一个“运气”是动词,意动用法,第二个是形容词。
B.第一个“可怜”是夏瑜对阿义说的,意思是说阿义替大清卖力,听不懂他的启发、教育,麻木可悲。
C.第二个“可怜”是花白胡子的误解,认为夏瑜要取得阿义同情。
D.第一个“运气”是使动用法。这种活用有利于表现康大叔骄横狡诈的特点。
5.下列句子横线上应填入的动词,最准确的一项是( )
(1)华大妈在枕头底下 了半天, 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 了两下。
(2)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 着;笑嘻嘻的听。
(3)“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吃下。”横肉的人只是 。
(4)华大妈听到“痨病”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 上笑,搭讪着走开了。
A.摸 摸 拍 伸 叫 浮 ,
B.掏 掏 按 垂 嚷 堆
C.摸 摸 掀 举 吵 换
D.掏 掏 摸 垂 喊 陪
6.选出不是“借代”修辞的一项 ( )
A.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B.鲜红的一摊还是落山的太阳一般,似乎尽在那里扩大开来。
C.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
D.“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7.小说以“药”为标题,有深刻的含义,下面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愚昧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痛苦的良药;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要医治群众的病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寻找取得革命胜利的真正良药。标题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B.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标题有连接两条线索的作用。
C.华老栓夫妇竟把革命烈士的鲜血当成儿子治病的“药”,表现了当时群众的愚昧,标题有刻画人物的作用。
D.小说情节围绕“药”展开,标题有概括情节的作用。
8.下列书目全编入鲁迅小说集《呐喊》的一组是( )
A.《狂人日记》、《故乡》、《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
B.《孔乙己》、《藤野先生》、《故乡》、《一件小事》、《风波》
C.《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祝福》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阿Q正传》、《社戏》、《在酒楼上》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老栓走到家,店面早经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溜的发光。但是没有客人;只有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贴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一皱展开的眉心。他的女人,从灶下急急走出,睁着眼睛,嘴唇有些发抖。
1.用两个字,概括出画线语句描写的人物的突出特点: 和 。
2.“展开眉心”写华老栓 ,
前面又加“皱一皱”是说 。
3.文中加点的三个短语,分别写出了华老栓的女人 、 、 的心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4~6题。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高二语文《药》课后习题》相关文章
- › 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反思
- ›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 › 开学第一课——走进高二语文
- ›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 高二语文文言文:古诗文中的“借代”
- › 高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与阅读训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药》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