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②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是财政的全部内容 ③财政支出重点的确定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的 ④政府的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国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表明 ( )
A.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手段
B.国家通过财政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财政有力地促进了教科文卫事业发展
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1.2003年5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对受非典疫情直接影响比较突出的部门行业在2003年5月1日至9月30 日期间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这表明我国的税收是 ( )
A.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22.我国的税收之所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归根到底是因为( )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
B.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C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个人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我国国家财政机构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3.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决定一个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的是。 ( )
A.是否负有直接的纳税义务 B.是否具有法人资格
C.税法规定的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 D.是否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
24.公民要有纳税人意识,就应该 ( )
①争做直接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②作为纳税人将自觉纳税看做是自己的责任和国家主人翁的体现 ③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④认真学习税务知识,提高自己的纳税能力和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5.《经济日报》载文指出,解决电力紧张,必须注重采用市场化的调节方式,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有限电力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使用。之所以强调要采用市场化的调节方式,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是因为 ( )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B.市场调节资源的方式有经济、法律手段
C.价格和供求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D.价格决定需求,需求影响供给
26.2004年4月23日((经济日报)报道,对外开放程度的继续提高和国内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说明 ( )
A.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B.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C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始终是统一的
D.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活动都应超越国界
27.2004年4月2日《经济日报》报道,在一些地方,国家明文规定必须淘汰的落后工艺和生产设备仍然长期存在,由此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这说明 ( )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B.地方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C.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D.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
28.2004年5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销售电价水平作出调整,调整幅度为全国平均每千瓦时提高1.4分人民币,并取消地方自行出台的优惠电价。这次调整电价的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电网经营企业建设与改造投资还本付息问题。这次电价调整是 ( )
A.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国家通过经济政策对经济利益的调整。
C.国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 D.国家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经济
29.应当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思路,一方面应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导向下,鼓励发达地区乘势而上,鼓励社会成员在公平竞争中正当致富;另一方面应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托底。这表明 ( )
A.只要实行保障托底就能实现共同富裕
B.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C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途径。
D.在分配上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0.坚持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也要兼顾公平,这是搞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必须把效率与公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因为 ( )
A.只讲效率容易造成贫富差距悬殊。 B.只讲公平容易导致平均主义。
C.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D.公有制强调公平,非公有制强调效率
31.一种“中国制造”的玩具地球仪在美国卖88美元,而生产它的中国厂家只赚3美元,我国外贸公司仅赚5美元。其原因之一是“中国制造”并不等于“中国品牌”,缺少品牌,不能在美国直销。这启示我们的企业应 ( )
A.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创立中国自己的名牌产品。
B.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中间流通环节。
C.依靠先进的科技,提高自己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其附加值。
D.加强科学管理。
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必须在经贸关系中恪守平等互利和地区开放原则,消除国际贸易中各种形式的歧视,摒弃利用货币金融杠杆将有损于某国合法民族利益的政治经济条件强加于人的企图。”据此回答32-33题。
32.“恪守平等互利”原则就要求 ( )
A.贸易双方的地位平等和权利相同。 B.贸易协定和合同要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
C.贸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符合对等原则。D.交易的商品价格应由双方协商确定。
33.上题材料中关于“摒弃利用货币金融杠杆将有损于某国合法民族利益的政治经济条件强加于人的企图”的说法体现的是 ( )
A.自力更生原则 B.平等互利原则。 C.独立自立原则。 D.艰苦奋斗原则
34.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对外开放以“引进采”为主。20年间,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使经济实力得到空前的发展,1999年全省的GDP总量已达到 8400多亿元,位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近年来,“走出去”已经成为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包括 ( )
A.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输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牌产品。
B.鼓励和扶持名牌企业到国外办厂,在国外建生产基地。
C.引进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
D.实施劳务输出,开拓国外劳务市场。
三、简答题
35.我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请简述我国公民依法纲税的必要性。
36.日本本曰汽车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但汽车零配件大多数并非日本国产,而是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0家工厂,汽车轮胎等产品甚至是马来西亚等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由于生产成本低于国外同类企业,而质量和售后服务优于国外同类产品,销售一直呈上升趋势。
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并指出其根源。
四、辨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37.当前一些地方偷税、漏税、骗税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而且严重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国家必须加强税收征管力度。
辨析:我国加强税收征管力度能增加财政收入。
38.材料:到2002年底,3468家由重点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股份制企业,国家投入资本 7710亿元,但全部注册资本都达到13304亿元,国有资本支配范围扩大了近一倍。2001年全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50%的近90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近80%。
辨析:股份制应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股份制中国有股越大越好。
五、论述题(39题8分,40题12分,共20分)
39.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不少企业都走了弯路,对市场的占有率认识片面。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有的企业不是靠先进技术、优质服务、合理价格、诚实守信,而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大搞“送”、“赠”。这种低于成本倾销性竞争潜伏着危机,违背科学发展观,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高一政治必修一期末试卷》相关文章
- › 高一政治常见答题易错点辨析
- › 高一政治必修一提纲: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 › 高一政治知识点讲解:银行和储蓄者
- › 高一政治课件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 › 高一政治典型例题分析
- › 高一政治卷子我们的民族精神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政治必修一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