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政治高一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知识点

高一政治

当前:首页 >> 高一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知识点

日期:10-31 19:52:31 | 高一政治 | 浏览次数: 807 次 | 收藏

标签:高一政治,http://www.gaofen123.com 高一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知识点,

  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提示:特别注意信息公开制度,考试可能性很大!(思路:从是什么---为什么两个角度分析:这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阳光工程--意义P47-48)联系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

  第二单元综合---树立政府的权威

  1.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政府权威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们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了解)

  政府权威的体现:①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③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④有权威的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了解)

  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们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识记)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2.政府权威的树立

  政府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现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因此,树立政府权威要做到:①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德行操守。②政府依法行政③政府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④政府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三个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原则和宗旨)

  提示:也可以提到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

  第四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为主体: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

  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其它国家机关都是又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常务委员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由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人大的部分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提示:如果讲到人大为什么要这样做,就从国体角度,说明我国国家机构都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人民代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权利---人民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P56最后一段

  (4)我国国家机构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含义、表现)P59

  我国的国家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元首、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共同构成。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注: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

  第五部分:我国的政党制度(行为主体: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协)

  1.中国共产党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方向、环境和力量)P63-64

  (2)怎么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理解内涵和关系)

  (3)指导思想---“马毛邓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人民政协

  性质: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3.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内容(地位关系、前提保证、方针、准则)---优越性(三推“三文明一统一”)

  第六部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范畴判断、关系把握)(理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是什么---内容、自治权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行使的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它自治权。

  (2)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第七部分: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内涵、理解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第三单元综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民主制度

  国体---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政党、民族、基层)

  2.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人大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执政党依法执政。

  第八部分: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1.国际社会的成员

  (1)主权国家

  ①了解类型、识记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及其含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独立权,即主权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平等权,即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自卫权,主权国家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即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③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

  提示:主权国家应该坚持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既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必须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

  (2)国际组织

  识记: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与非政府间的,世界性的与区域性的。

  了解作用的两重性。

  (3)联合国

  ①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它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③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火、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示1: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它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而作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又必须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提示2:中国对联合国的工作和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理解)

  ①识记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②理解影响和制约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影响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知识点  

相关分类

高一政治 更新

高一政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