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化学复习资料中考化学考前试题辅导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当前:首页 >> 中考化学考前试题辅导

中考化学考前试题辅导

日期:10-31 19:42:46 |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 浏览次数: 865 次 | 收藏

标签:中考化学复习资料,http://www.gaofen123.com 中考化学考前试题辅导,

  (2)使NaCl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可以是蒸发溶剂,也可以增加溶质;

  (3)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所以要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先加水溶解,加热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进行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就可以得到硝酸钾了.

  故答案为:(1)31.6;y;(2)蒸发溶剂至饱和;加氯化钠固体至不再溶解;(3)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于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要根据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考虑.

  13.(2012•连云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部分物质溶解性(室温)

  OH﹣ SO42﹣ CO32﹣

  Mg2+ 不 溶 微

  Ca2+ 微 微 不

  Ba2+ 溶 不 不

  (1)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则加入试剂合理的顺序为 NaOH、BaCl2、Na2CO3 、盐酸(只写一种).加盐酸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OH+HCl═NaCl+H2O 、 Na2CO3+2HCl═2NaCl+H2O+CO2↑ .

  (2)制碱原理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该反应原理可看作是由:①CO2+NH3+H2O=NH4HCO3和

  ②NaCl+NH4HCO3=NaHCO3↓+NH4Cl两个反应加合而成,则的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3)X的化学式为 CO2 .

  (4)Y是滤液中最主要成分,Y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该产物的名称为 氨气 ,Y的化学式为 NH4Cl ,写出Y的一种用途 制取氮肥 .

  考点: 纯碱的制取;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加入碳酸钠的两个作用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加入盐酸的作用来考虑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判断方法考虑;(3)根据碳酸氢钠煅烧的产物考虑;(4)根据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可推出Y物质,再根据Y与Ca(OH)2反应的产物推出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名称.

  解答: 解:(1)加入碳酸钠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除去溶液中的Ca2+、另一个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所以加入的碳酸钠必须排在氯化钡的后面,所以顺序是NaOH、BaCl2、Na2CO3;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物是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物是氯化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反应物是盐酸和碳酸钠,生成物是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2)根据CO2+NH3+H2O=NH4HCO3可以将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这一反应物中的CO2、NH3、H2O用NH4HCO3代替,所以产物是通过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属于复分解反应;

  (3)碳酸氢钠煅烧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

  (4)根据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由图示可知过滤后的产物是碳酸氢钠和滤液,所以结合前面的方程式可知滤液是氯化铵溶液,所以Y是氯化铵;Y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又因为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且氨气在前面已经用过,所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氨气;氯化铵可以用来做氮肥.

  故答案为:(1)NaOH、BaCl2、Na2CO3;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2)复分解反应;(3)CO2;(4)氨气;NH4Cl;制取氮肥.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于循环物质的判断,在后面的生成物中的物质,如果在前面的反应物中用到过该物质就可以循环使用.

  14.(2012•连云港)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月饼包装盒中的“脱氧剂”很好奇,他们观察到“脱氧剂”外包装标注的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打开发现灰黑色的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红棕色粉末.

  【资料获悉】铁系“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铁能被氧气氧化,从而达到除氧保鲜的目的.

  【教师指导】铁被氧气氧化最终产物为红棕色的Fe2O3(其他产物忽略不计).

  【探究目的】小组同学欲探究该“脱氧剂”是否已经失效(即单质铁是否已经完全被氧化),并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1:小刚用磁铁接近样品,发现磁铁吸引了部分黑色固体.

  步骤2:称取10.00g样品与一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7.28g.

  步骤3:按如下装置,将得到的7.28g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用电子秤称得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0.15g.

  步骤4:将锥形瓶中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并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1.20g.

  【交流讨论】

  (1)由步骤1得出的结论是 样品中含有单质的铁 .

  (2)步骤2目的是 溶解样品中氯化钠 ,检验该滤液中溶质的方法是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质为氯化钠 .

  (3)步骤3中仪器A的名称为 分液漏斗 .

  小明认为0.15g差值即为H2的质量,并由此计算出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4.20g.

  小华提出在装置的a导管处应该再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减少对氢气质量的测定产生的误差 .

  (4)如果步骤4中滤渣没有经过洗涤,则称得的质量 > 1.20g(填“>”或“=”或“<”)

  【教师指导】样品在稀硫酸中除了Fe、Fe2O3分别能与稀硫酸反应外,还存在反应:Fe+Fe2(SO4)3=3FeSO4.因此,小明用产生H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不合理.实际上,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应该是与酸反应消耗的铁和与Fe2(SO4)3反应消耗铁的质量总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中考化学  

相关分类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更新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