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好初二历史,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些学习的技巧还有平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下面是一些学习历史的学习技巧,大家可以认真阅读吸取有用的知识方法,学好初二历史。
一、概念是基础,要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试题第7 题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 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 又如第8题"’门户开 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 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 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该题主要考查门 户开放的外延,即影响,为"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 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
二、知识点学后要回看,高精度巩固知识点
1.精读课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 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 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 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
2.把握内涵.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如上述第一 个知识点就包含以下三个要点:①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 能力的增长;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③人们醉心于 股票等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3.区别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 准确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面临极 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 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 习中的理想境界.如运用"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等历史现象的 原因和结果.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来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
三、知识需要联接才记得更牢,高密度串连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 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1.抓点.如士族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魏晋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士族制度;②东晋南朝时期, 士族势力发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势力渐衰;④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士族被进一步摧垮.这样,对 士族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2.串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王国问题的 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 八股取士、军机处和文字狱,这些都是"点",由这些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 .
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 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四、历史现象是社会问题的表征,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
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是一个平面系统.但高考命题则往往抽取历史线索,挖掘知识联 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系统.因此,备考复习不仅要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 拓宽、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1.相对完整的叙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如1996年高考第48题"简要说明18世纪—19世纪中叶法国社 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此题要 求对法国18世纪—19世纪中叶的历史进行相对完整的叙述,其中又含有对革命原因、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和革 命主体等方面的深层次分析.再如第47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 特点和历史地位."此题同样要求学生从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和归纳.从表面上看史 实明确易见,但对分析能力的要求却比较高.
2.宏观分析+微观考查.例如1997年高考第48题"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 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此题主要考查对 历史现象的宏观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从宏观和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协约国列强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要求对协约 国列强进行具体分析,也含有微观分析的成份.
3.显性联系+隐性联系."显性联系"是教材中历史知识间较明显的联系,而"隐性联系"则隐藏于知识 之间.换言之,就是所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隐性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和系统化,显 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其自身的价值.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46题"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在资产 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各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的?各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对其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在这 个问题中,命题者就抓住了它们的隐性联系,即革命和改革中的土地问题,经过发掘,能力考查的层次就明显 提高了.
4.历史学科+相关学科.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39题:"1904年,章太炎为某人70大寿做联句一副.请读后 回答问题’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 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①做七十大寿的’某人’是______.②当 此人吸尽黎民膏血,歌庆’五十’的时候,中国东南部的军民正在抵抗______国军队的大举进犯;而在祝
+《初二历史学习技巧》相关文章
- › 2016成都初二历史会考真题
- › 2016初二历史期中测试卷
- › 初二历史下册练习题
- › 初二历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
- ›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近代工业兴起
- ›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同步练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二历史学习技巧